问
请问您当初决定参加《秘密大改造》这个节目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
其实最开始我是犹豫的,一是设计和施工时间太紧,一般在我们对项目的认知来说是不可能的;二是刚开始节目组给的时间和我们的项目安排有冲突,所以推了几次。后来因为我有不少朋友都参加了这个节目,我看了往期节目后了解到这是一个纯公益类项目,和其类似的节目还是有区别的,节目里的榜样人物不花任何的费用,都是由赞助商或者是设计师这边去提供,加上时间和地点刚好合适,所以我就“从”了。(笑)
问
您从2007年开始坚持做公益,您为什么会做公益这件事情?有什么契机吗?
答
一定要问为什么吗,我认为这是不需要问原因的呀。实际我们看到很多的例子,哪怕是一位以乞讨为生的人,一样可以在自然灾害中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当然我没有贬低他们的意思,只是想表达这和职位、社会地位没有任何关系。说实话再说难听一点,公司做大才去做公益的话,更多的可能出于自己的利益去考虑,为了增加宣传效果之类的。我只想能为社会做些什么,目前国内的教育发展还处于相对薄弱的阶段,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捐赠图书室的方式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
真正要说契机的话也算是有, 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的朋友在陇南捐建了一所学校,邀请我们去做设计。我们设计这个项目,基于当地自然条件,我们设计得十分朴素和内敛,可无论是采光、通风、视线等细节都考虑得比较细致,当地的教育局和我们说这所学校是第一个灾后顺利开学的,而且使用的体验感极佳,村民在傍晚时分,都会聚集于此活动与交流,这种感觉真的是让我印象深刻。这个项目完成后呢,刚好有朋友提出来要不要做一些公益,我就第一个答应他。
问
您说“公益并不是在帮助他们,而是在帮助自己”,请问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呢?
答
其实就像我跟我的朋友去山区、小学捐书的时候,看到孩子们拿到书以后愉悦的表情,你真的会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搬书、买书、采购等等所有的辛苦和艰辛都是值得的。可能你认为好像是你在出钱去这样帮助别人,但实际上真正得到的比你付出的更多。
还有就是这次秘密大改造的主人公兰姐,她女儿被病魔夺走生命后,兰姐万念俱灰。然而看到女儿日记里的遗愿,“如果病好了,希望可以回报在患病时给予帮助的爱心人士,想当一个慈善家”,她决定振作起来,踏上公益之路,同时也重拾对生活的信心。那你说这个是在帮助别人吗?实际上就是在帮助自己。
问
在节目中您以公益人的身份和王女士一起买菜、去爱心食堂帮忙,为什么会选择做这样的事情,通过这件事有没有对后面的改造产生什么影响?
答
要做设计你必须要对业主有一定了解,这是兰姐住的房子,就要考虑她的生活习惯和习性。因为节目原因我们不能提前告诉她我是设计师,只能换一种身份去接触,通过侧面去了解。那我和她一起去做公益,去买菜、帮厨,在这个过程中就和他闲聊,通过沟通交流、观察初步了解她的生活方式和需求。
设计绝对不是艺术,艺术家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和对世界对理解去表达、去创作作品,欣赏的人可能会欣赏,不欣赏的也无所谓,更多的是艺术家自我情绪的体现。但是对于设计师来说,一个设计是为使用者服务的,必须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同时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和资金完成,做出来的东西必须考虑到人到感受,符合人性,所以设计的过程应该都是非常理性的。
问
正常家装工期大概是3-4月,但是《秘密大改造》只有14天的改造时间,您是如何在时间这么紧张的情况下完成这次改造的呢?
答
这么紧张的工期,也在考验我们的设计与项目管理把控力,保证项目最大化地按原来设计意图快速落地、实现。
首先我们要在设计之前要了解有哪些资源可以使用,包括赞助商的品牌、产品系列、生产周期等,所以你们可以看到秘密大改造最后呈现的风格都比较接近,因为这些东西是最快能生产出来的。
实际上做这个项目,最重要的是帮助榜样人物解决问题,从实用出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考虑的就是解决问题,考虑这个设计能不能满足她以后的生活要求和习惯,提升她的生活品质,甚至把一些不好的习惯改变过来。
问
在节目最后您为王女士介绍改造后的新家时,可以看出您设计的每个细节都考虑的非常周全,完全贴合王女士的生活,您是怎样做到的呢?
答
其实我第一次看完现场以后,对于如何去改造已经有大概的概念,回来开始做方案的时候,我就已经把思路确定好,直接小伙伴们说平面已经定了。(笑)
一是我前期与兰姐的沟通中了解到她平时经常和姐妹在家里喝茶,也经常有亲戚过来小住之类的情况。通过沟通慢慢找到一些细节,了解她的生活状态,包括对生活的期许,然后在设计过程中融入。
二是这也得益于我们帮地产公司做了十几年的精装修研究,对于一个正常的家庭收纳使用的基本要求非常了解,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心得可以直接应用到里面。
三是设计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不能增加兰姐今后的生活负担和生活成本。我们理解的设计,首要是负责任的设计并最终回归到对人的思考。
问
您在为王女士设计新家时,也有考虑到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居住使用,可以感受到您是用心在做这件事的。
答
我作为一名学建筑的理工男,并且长时间研究室内设计,有些东西已经融入到我的DNA里面,这些东西我必须要考虑。我们称这个为房子的生命周期,现在房价这么贵,一个家庭最开始可能只有小两口,后面会有小孩,父母可能过来帮忙带孩子,最后小孩长大离开。这个过程中每间房子的每个空间使用性质都会发生变化,这点设计师必须要考虑到。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每个房间各种使用可能性都考虑到,从而在设计上合理规划,延长空间的生命周期。
问
在这个项目中印象令您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呢?
答
印象最深刻的我想还是和兰姐他们待在一起的时候,在整个与兰姐相处的过程中,包括后期收房以后和他们一起到爱心食堂吃饭的时候,一直被他们乐观积极的心态所感染,同时也被兰姐化悲痛为大爱的精神深深感动。
问
您创办朗联设计至今已经有23年的时间,这23年间朗联设计一直稳步发展,请问可以分享一下您经营公司的经验心得吗?
答
首先朗联刚好成立的时间是1999年,在2000年前后成立了很多非常优秀的设计公司,我认为我们只是搭上了中国开放改革和地产发展的红利。
另外一点可能跟我是学建筑出身相关,理工男的思维方式是能做多少事就管多少事,最重要的就是尽自己的能力把事情做好,我认为这也是朗联一路走来成长的基础。
朗联这么多年公司的人数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一直保持在30个人左右,就是因为我希望能够把控每一个项目,把每一个项目都尽力做好。项目品质的失控对我来说是不可原谅的,所以设计成果的深度一直是我们项目管理的重心,虽然看起来会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每当看到项目最终呈现出我们设计的目标时,就会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也是朗联对“格物至善”的理解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