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营销

剪力墙设计要点是什么

有问必答 > 问题详情
8年以前
12个回答
  • why19950306
    0 回复

    剪力墙设计要点: 为了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及便于施工,使墙有较好的承载力和地震作用下耗散能力,规范要求一、二级抗震墙时墙的厚度应≥160mm,底部加强区宜≥200mm,三、四级抗震等级时应≥140mm,竖向钢筋应尽量配置于约束边缘。 结构试验表明矩形截面剪力墙的延性比工字形或槽形截面剪力墙差;计算分析表明增加墙肢截面两端的翼缘能显著提高墙的延性;因此在矩形墙两端设约束边缘构件不但能较显著地提高墙体的延性,还能防止剪力墙发生水平剪切滑动提高抗剪能力。从89规范开始在剪力墙中提出了暗柱、端柱、翼墙(柱)、转角墙(柱,也就是目前规范中的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的抗震措施。 对规范的不同理解往往产生了五花八门的设计。有人将每一轴线的墙理解为一片墙仅在端墙设暗柱,有人将凡是拐角或洞口边都设暗柱,而即使是公开发表出版的权威参考书或设计手册对暗柱(翼墙柱)的截面取值也出现了以下三种不同尺寸,甚至相同的资料由于出版的时间不同,对规范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此造成配筋的差别很大,剪力墙的含钢量相差达2倍。含钢量过大与过少都是明显不合理的,开发商普遍有种钢筋恐惧症,而业主也有安全恐慌。结构设计首先要确保结构安全其次才考虑控制造价,毕竟人的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但遗憾的是在中国不管是现代建筑还是历史建筑普遍不能经受地震考验。 “抗规”GB50011 -2001规定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中落地剪力墙当一、二级抗震时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均应按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对于一般抗震墙结构(除部分框支墙外)当满足墙肢轴压比限值界线值时可按规定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抗规”未明确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需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时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界限值;但根据混凝土规范11.7.14条笔者理解框架-剪力墙不受一、二抗震等级限制,凡底部加强区及其上一层当不满足轴压比限界时则均应设约束边缘构件。综合分析“抗规”、“砼规”和“高规”设计约束边缘构件时,框剪结构、框支结构。根据抗震规范6.1.2条规定,8度地震区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至少应为二级;按6.4.1条要求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厚一、二级抗震等级时不宜小于200mm,且不小于层高的1/16,其他部位不小于 160mm,当墙端头无翼墙或暗柱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以上规定目的是为防止因墙体平面外刚度过小,稳定性差,容易在偏心荷载作用下压屈失稳,但这些规定对于八度地震区的多层及低高层剪力墙结构显得不够合理。 不必死扣规范,而通过采用概念设计分析,控制墙肢轴压比,进行墙体截面条件、强度和稳定性验算并在构造上适当加强暗柱或配筋,保证其整体性连接等措施,是可以使墙厚减小的。 墙体的配筋率,目前在“砼规”11.7.11条文强制规定在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中,竖向和水平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部分框支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3% . 墙的水平分布筋是为横向抗剪以防止墙体在斜裂缝出现后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同时起到抵抗温度应力防止砼出现裂缝,设计中当建筑物较高较长或框剪结构时配筋宜适当增加,特别在连梁部位或温度、刚度变化等敏感部位宜适当增加。但对于矮、短的房屋,其水平筋的配筋率是否适当减小值得探讨。墙的竖向钢筋主要起抗弯作用,目前在一些多层低高层剪力墙中电算结果多为构造配筋;但配筋时所取的配筋率有人往往扣除了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中的钢筋,笔者认为竖向最小配筋率应该包括边缘构件中的钢筋,墙肢的竖向配筋原则也应该尽量将钢筋布置在墙端部边缘区并保证钢筋间距≦300mm,也应该注意防止竖筋过多使墙的抗弯强度大于抗剪强度,对抗震不利。 2.剪力墙构造问题 剪力墙由墙柱、墙身和墙梁构成,墙柱位于墙边缘是墙的加强部位,与墙等厚为暗柱,暗柱箍筋上下柱端无需加密,但在基础内需要不少于二道间距不大于500MM 的固定箍筋,虽然很难起到固定作用,实际施工一般不放置。宽于墙厚为端柱,端柱、独立暗柱和小墙肢钢筋构造按框架柱。墙形状虽然象板,但其钢筋构造与板有本质的区别。板是单纯的受弯构件,可以采取分离式配筋,即板底筋加支座负筋的的形式,但剪力墙必须按双层双向设计。板钢筋底筋进入支座5D且至中心线,但墙的水平筋必须到墙端,暗柱与墙是个不可割的整体,是受力共同体,暗柱是墙边缘约束加强构件,不管暗柱有多宽,剪力墙水平筋都伸至暗柱外端,墙水平剪筋不存在与暗柱搭接或锚固。但但墙水平筋伸入端柱可以是个锚固值,当小于锚固值时须伸至端柱内侧且弯折15D。墙在基础内插筋弯折长度不于150,且不少于二道水平筋和拉钩,主要起固定作用,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又增加施工难度,缺乏可操作性,也是浪费钢筋。墙水平筋不宜在墙转角处搭接,墙转角是墙应力集中部位,墙水平筋在转角搭接不能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有效握裹,减弱粘结强度,使墙转角成为薄弱部位。但水平筋避开墙转角连接会增加施工难度,也给钢筋计算带来麻烦。墙水平筋与暗梁侧面钢筋不重复布置两者取大者。墙水平筋在框架梁不必设置。但墙竖筋贯通框架梁。墙水平筋贯通连梁,放在连梁的外侧,但施工不便,钢筋计算也不便。连梁的侧面钢筋与墙水平筋可以采用分离式。墙竖筋连接位置原则上没有限制,一般位于楼面以上一个搭接长度,搭接长度等于1.2LAE,并且按50%交错。墙竖筋在屋顶与屋面板搭接,墙竖筋伸入屋面板一个锚固值。 墙梁包括连梁、暗梁和边框梁。现在的设计者对梁概念处于亚清晰状态,亚清晰是由浅阅读造成的,现代人很难静心潜心和深度研究问题。设计者给梁的代号也随心所欲,极为混乱,如连梁箍筋设计成加密非加密,岂不知连梁规范要求全加密,连梁不允许支承梁,即不能作为梁的支座。有的LL 梁设计成KL,有的L梁设计成LL,把AL梁设计成KL,凡此种种,对施工和预算带来困难。我们施工和预算不能仅根据梁的代号而且根据它的受力特征来判断它究属于那类梁。连接二片墙的梁是连梁,连梁上下纵向钢筋伸入暗柱和墙的共同体内一个锚固且不少于600MM。为防止顶层连梁的锚固区的破坏须加设约束箍筋。与墙垂直交的梁为框架梁或次梁。暗梁纵向钢筋锚入暗柱内与暗柱形成剪力墙内隐形框架
    PKPM合理性判断
    1.检查原始数据是否有误,特别是是否遗漏荷载; 2.计算简图是否与实际相符,计算程序是否选则正确 3。7大指标判定: (1).柱及剪力墙轴压比是否满足要求,主要为控制结构延性;见抗规6.3.7和6.4.6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 剪重比也就是地震剪力系数,由《抗规》(GB50011-2001)对5.2.5条的条文说明知,“对于扭转效应时显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结构,剪力系数取0.2amax”,由此可据《抗规》表5.1.4-1推算出各地震列度下的剪力系数:9度为0.2*0.32=0.064,8度为0.2*0.16(0.24)=0.032(0.048),7度为0.2*0.08(0.12)=0.016(0.024),6度为0.2*0.04=0.008。在计算时应注意《抗规》5.2.5条,对于6度区可不要求该剪力系数,可详读该条的条文说明。即6度区按0.8%较好,这样对结构来说是更安全的(类似于最小配筋率的概念)。 剪重比主要是考虑基本周期大于3s的长周期结构。地震对于此类结构的破坏相比短周期的结构有更大影响,但规范用的振型分解反应普法无法作出估计;而且对于此类长周期结构计算所得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偏小,这可能就是规范设定最小剪重比的原因。另外不要忘了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的水平剪力应增大1.15倍,即楼层最小剪力系数不小于《高规》表3.3.13(即上表)中相应数值的1.15倍。在抗震规范的抗震截面验算的条文说明中,明确指出,剪重比是一个调整系数,即这不是一个指标,计算结果出来后,若剪重比大于规定的最小值,计算结果不作调整,若小于,将地震剪力调大,使剪重比达到规定的最小值.类似框剪结构的0.2Qo,在satwe的结果文件Wmass.out,给出这一调整的信息,多看看这一信息,对剪重比的理解会更深刻. 注意剪重比和剪压比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剪重比是对整个结构体系一个宏观概念,而剪压比是针对单个构件的一个控制指标(类似于剪跨比)。一般的转换梁的截面尺寸是由剪压比计算确定,以避免脆性破坏和具有合适的含箍率.剪压比计算公式:μv=Vmax/fcbho.其中Vmax为转换梁支座截面处最大组合剪力设计值,fc为转换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fc为转换梁的宽度,ho为转换梁截面的有效高度. 关于有没有上限的问题,首先要明白在地震作用下影响建筑水平地震剪力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这个明白了此问题也就有解了这个原因就是结构刚度,结构刚度越大产生的剪力就越大,有些建筑不满足剪重比要求多是因为建筑过柔的缘故。结构刚度的大小可参考层间位移比,只要这个比值合适就不用担心建重比太大的问题 层间位移比在框剪结构中,按经验取值为规范的2倍.根据李国胜编著的一本书,6度时可取7度时相应的1/2剪重比过大过小都需要检查。过大,说明底部剪力过大,应检查输入信息,是否填入信息有误,或者剪力墙数量过多,结构太刚。不论剪力重力比过大过小,都要找出原因,将其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其计算的位移,内力,配筋才有义。 转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 [昵称被屏蔽]
    0 回复

    剪力墙结构在布置中有两个要点:一是材尽其用,发挥各类型剪力墙的特点, 通过“金角银边铜肚”等措施,把各类型剪力墙布置在最适合的位置,发挥其最 大效能;二是注意多道防线,有合理的屈服机制

  • 冷雨夜88
    0 回复

    (1) 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宜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应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剪力墙墙肢截面宜简单、规则。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宜过大。
    (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3) 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采用本规程第7.1.2条规定的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4) 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宜避免使墙肢刚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宜采用错洞墙;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均不宜采用叠合错洞墙。
    (5)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将其分成长度较为均匀的若干墙段,墙段之间宜采用弱连梁连接,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其截面高度之比不应小于2。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
    (6)剪力墙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7)应控制剪力墙平面外的弯矩。
    当剪力墙墙肢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应至少采取以下措施中的一个措施,减小梁端部弯矩对墙的不利影响:
    1 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抵抗该墙肢平面外弯矩;
    2 当不能设置与梁轴线方向相连的剪力墙时,宜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扶壁柱。扶壁柱宜按计算确定截面及配筋;
    3 当不能设置扶壁柱时,应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暗柱,并宜按计算确定配筋;
    4 必要时,剪力墙内可设置型钢。

    (8) 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应按本章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当跨高比不小于5时,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
    (9) 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当剪力墙高度超过150m时,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10;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符合本规程第10.2.4条的规定。
    (10) 不宜将楼面主梁支承在剪力墙间的连梁上。
    (11) 楼面梁与剪力墙连接时,梁内纵向钢筋应伸入墙内,并可靠锚固。

  • 花与少年cn
    0 回复

    按房屋建筑结构分类
    钢结构 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材料建造的,包括悬索结构。
    钢、钢筋混凝土结构 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钢筋混凝土建造的。
    钢筋混凝土结构 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 混合结构 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和砖木建造的。如一幢房屋的梁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以砖墙为承重墙,或者梁是用木材建造,柱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砖木结构 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砖、木材建造的。如一幢房屋是木制房架、砖墙、木柱建造的。
    其他结构 是指凡不属于上述结构的房屋都归此类。如竹结构、砖拱结构、窑洞等。

    框剪结构与框架结构的主要区别就是多了剪力墙,框架结构的竖向刚度不强,高层或超高层的框架结构建筑更是如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故使用剪力墙.你可以去了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


    1。框架-剪力墙结构,出称为框剪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利用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墙体。因此,这种结构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房屋建筑。
    2。框剪结构的变形是剪弯型。众所周知,框架结构的变形是剪切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小,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大。剪力墙结构的变形为弯曲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大,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小。对于框剪结构,由于两种结构协同工作变形协调,形成了弯剪变形,从而减小了结砍的层间相对位移比和顶点位移比,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得到了提高。
    3。水平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来承受。从受力特点看,由于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侧向刚度比框架的侧向刚度大得多,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一般情况下,约80%以上用剪力墙来承担。因此,使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所分配的楼层剪力,沿高度分布比样均匀,各层梁柱的弯矩比较接近,有利于减小梁柱规格,便于施工。

  • 等一世永恒
    0 回复

    1. 加厚洞口附近楼板,提高楼板配筋率,双层双向布筋,加配斜向钢筋

    2. 洞口边缘设边梁、暗梁

    3. 楼板洞口角部配置斜向钢筋

  • 小漫画
    0 回复

    剪力墙设计要点:;为了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及便于施工,使墙有较好的承载;三、四级抗震等级时应≥140mm,竖向钢筋应尽量;结构试验表明矩形截面剪力墙的延性比工字形或槽形截;对规范的不同理解往往产生了五花八门的设计;“抗规”GB50011-2001规定抗震墙结构、;不必死扣规范,而通过采用概念设计分析,控制墙肢轴;墙体的配筋率,目前在“砼规”11.7.11条文强;

  • gjb1259599539
    0 回复

    框架剪力墙结构,从字面上讲就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受力形式,框架与剪力墙的相互作用力使整个框架剪力墙结构更加的稳固。根据建筑专业提供的作业图确定结构方案,比如是框架结构或是剪力墙结构抑或是砌体结构然后确定竖向构件的尺寸和布置位置,比如柱距,柱截面,剪力墙的墙肢长度和墙厚然后是梁的布置方案,梁高和梁宽,楼板的厚度,以及恒活的取值然后用软件相关信息   winxp系统可以安装360免费wifi......eviews7.2   完全破解版怎么不能用......如何将360游戏盒拉入U 盘天影字幕破解补丁怎么用   下下来是这样的

  • 123GG
    0 回复

    A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全部落地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9度抗震时,分别为150、140、120、100、60m

    部分框支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30、120、100、80m,9度抗震时不宜采用

    A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6度、7度、8度抗震时,将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按乙类、丙类建筑采用

    9度抗震时,应专门研究

    (说明: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

    ◆ B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全部落地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80、170、150、130m

    部分框支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50、140、120、100m

    B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6度、7度抗震时,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按乙类、丙类建筑采用

    8度抗震时,应专门研究

    ◆ 结构的最大高宽比:

    A级高度――非抗震、6度、7度、8度、9度抗震时,分别为6、6、6、5、4

    B级高度――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8、7、7、6

    ◆ 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 考虑非承重墙的刚度影响,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值0.9~1.0

    ◆ 平面规则检查,需满足:

    扭转: A级高度――

    B级高度、混合结构高层、复杂高层――

    楼板: 有效楼板宽 ≥ 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

    开洞面积 ≤ 该层楼面面积的30%

    无较大的楼层错层

    凹凸: 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 ≤ 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 竖向规则检查,需满足:

    侧向刚度:

    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 ≤ 相邻下一层的25%

    楼层承载力:A级高度――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 (宜)≥ 相邻上一层的80%

    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应)≥ 相邻上一层的65%

    B级高度――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应)≥ 相邻上一层的75%

    (说明: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受剪承载力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竖向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不得由水平转换构件(梁等)向下传递



    ◆ 水平位移验算: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层间弹塑性位移角 ≤ 1/120

    ◆ 舒适度要求:

    高度超过150m的高层建筑,按10年一遇的风荷载取值计算的顺风向与横风向结构顶点的最大加速度限值为:住宅、公寓 0.15 m/s2,办公、旅馆 0.25 m/s2

    ◆ 伸缩缝

    1. 最大间距:现浇 45m,装配 65m

    2. 可适当放宽最大间距的条件:

    ①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②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③ 每隔30~40m留出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砼两个月之后浇灌

    ④ 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

    ⑤ 采用收缩较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砼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⑥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 防震缝

    1. 最小宽度:按框架结构的50%取用,但不宜小于70mm。

    框架结构防震缝最小宽度规定为:高度≤15m的部分,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2m,缝宽加宽20mm

    2. 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按不利情况确定

    缝两侧房屋高度不同时,按较低房屋高度确定

    3. 缝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和基础可不设,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4. 相邻结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加宽防震缝

    墙体布置

    ◆ 宜双向布置,尤其是抗震时应避免单向布置

    ◆ 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一、二、三级抗震时,底部加强部位不宜采用错洞墙,且所有部位不宜采用叠合错洞墙

    ◆ 墙肢长度不宜超过8m,且墙段总高与墙肢高度之比应大于2。当墙肢较长时宜开设洞口,各墙段间设置弱连梁

    ◆ 应避免楼面梁垂直支承在无翼墙的剪力墙的端部(《审查要点》3.6.3 / 6)

    ◆ 当墙肢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应至少采取以下一种措施:

    ◆ 一般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高度的取值:

    (说明:当有地下室时,墙肢总高度应从地上一层(首层)算起,但底部加强部位应额外加上地下室的高度)

    截面设计

    ◆ 构件截面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4时,宜按墙的要求进行设计(《砼规》10.5.1)

    ◆ 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长度与厚度之比不宜小于5

    当其比值小于5时――其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限值,当一、二级抗震时,应较正常墙肢的相应值减0.1,三级抗震时为0.6

    当其比值不大于3时――宜按框架柱进行设计,但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变,且箍筋宜沿全高加密

    ◆ 双肢剪力墙的抗震设计中,墙肢不宜出现小偏拉,当任一墙肢出现大偏拉时,两墙肢均应将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乘以1.25的增大系数

    (说明:剪力墙墙肢不同受力状态的延性优劣―― 小偏拉 < 大偏拉 < 小偏压 < 大偏压)

    ◆ 剪力墙截面设计的内容:平面内的斜截面受剪、偏压或偏拉、平面外轴心受压

    ◆ 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墙内宜设置暗柱,并注明暗柱纵筋的连接方式,无暗柱时应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 一级抗震时,墙体的水平施工缝处宜进行抗滑移验算

    截面厚度

    ◆ 一、二级抗震时,底部加强部位 ≥

    其他部位 ≥

    (《砼规》11.7.9 / 1)补充:当墙端无端柱或翼墙时,≥ 层高的1/12

    ◆ 三、四级抗震时,底部加强部位 ≥

    其他部位 ≥

    ◆ 非抗震时,≥

    ◆ 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进行墙体的稳定计算(高规附录D)

    ◆ 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肢截面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160mm。

    ◆ 截面尺寸还应符合受剪要求

    ◆ 剪力墙的厚度不宜小于楼层高度的1/25(《砼规》10.5.2)

    轴压比限值

    ◆ 一般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三级抗震无规定、二级抗震0.6、一级(7、8度)抗震0.5、一级(9度)抗震0.4

    其他部位――无规定

    ◆ 短肢剪力墙各部位统一规定为三级抗震0.7、二级抗震0.6、一级抗震0.5,一字形墙应各降低0.1

    砼强度等级

    ◆ ≥C20,带筒体和短肢剪力墙的结构≥C25

    截面配筋

    ◆ 竖向和水平钢筋不应单排设置:截面厚度hw ≤ 400 时,可双排配筋;

    400 ≤ 截面厚度hw ≤ 700 时,宜三排配筋;

    截面厚度hw ≥ 700 时,宜四排配筋

    ◆ 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纵向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 ≥ 1.2% ;其他部位 ≥ 1.0%



    端部纵筋

    ◆ 墙肢每端的竖向钢筋不宜少于4φ12或2φ16,该处对应的拉筋直径不小于6mm(间距250mm)(《砼规》10.5.8)

    ◆ 非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端部构造配置不少于4φ12的纵筋,沿纵筋配置不少于直径6mm、间距250mm的拉筋(《高规》7.2.17/5)――――同上条

    ◆ 纵筋搭接长度:≥ laE 和 la(抗震和非抗震)

    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

    一般剪力墙:

    ◆ 最小配筋率:一、二、三级抗震时,0.25% ;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0.20%

    ◆ 间距:≤ 300mm;直径:≥ 8mm,但 ≤ 墙肢厚度的1/10

    ◆ 以下特殊部位的剪力墙的分布钢筋应加强,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5%,间距不应大于200mm

    房屋顶层剪力墙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 端开间的纵向剪力墙 端山墙

    ◆ 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部位,剪力墙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应适当加强(《砼规》10.5.9)

    ◆ 水平分布钢筋搭接

    搭接接头间距:同排水平分布筋搭接接头之间的水平净距 ≥ 500mm

    上、下相邻水平分布筋搭接接头之间的垂直净距 ≥ 500mm

    搭接长度:≥ 1.2 laE 和 1.2 la(抗震和非抗震)

    ◆ 竖向分布钢筋搭接

    搭接接头间距:可在同一高度搭接

    搭接长度:≥ 1.2 laE 和 1.2 la(抗震和非抗震)

    拉筋

    ◆ 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一般取为φ6@600)

    ◆ 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一般取为φ6@400)

    ◆ 构造边缘构件阴影区域内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间距的2倍(《砼规》11.7.16)

  • dudu2828
    0 回复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整体规定

    ◆ A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全部落地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9度抗震时,分别为150、140、120、100、60m

    部分框支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30、120、100、80m,9度抗震时不宜采用

    A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6度、7度、8度抗震时,将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按乙类、丙类建筑采用

    9度抗震时,应专门研究

    (说明: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

    ◆ B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全部落地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80、170、150、130m

    部分框支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50、140、120、100m

    B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6度、7度抗震时,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按乙类、丙类建筑采用

    8度抗震时,应专门研究

    ◆ 结构的最大高宽比:

    A级高度――非抗震、6度、7度、8度、9度抗震时,分别为6、6、6、5、4

    B级高度――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8、7、7、6

    ◆ 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 考虑非承重墙的刚度影响,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值0.9~1.0

    ◆ 平面规则检查,需满足:

    扭转: A级高度――

    B级高度、混合结构高层、复杂高层――

    楼板: 有效楼板宽 ≥ 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

    开洞面积 ≤ 该层楼面面积的30%

    无较大的楼层错层

    凹凸: 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 ≤ 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 竖向规则检查,需满足:

    侧向刚度:

    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 ≤ 相邻下一层的25%

    楼层承载力:A级高度――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 (宜)≥ 相邻上一层的80%

    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应)≥ 相邻上一层的65%

    B级高度――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应)≥ 相邻上一层的75%

    (说明: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受剪承载力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竖向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不得由水平转换构件(梁等)向下传递



    ◆ 水平位移验算: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层间弹塑性位移角 ≤ 1/120

    ◆ 舒适度要求:

    高度超过150m的高层建筑,按10年一遇的风荷载取值计算的顺风向与横风向结构顶点的最大加速度限值为:住宅、公寓 0.15 m/s2,办公、旅馆 0.25 m/s2

    ◆ 伸缩缝

    1. 最大间距:现浇 45m,装配 65m

    2. 可适当放宽最大间距的条件:

    ①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②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③ 每隔30~40m留出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砼两个月之后浇灌

    ④ 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

    ⑤ 采用收缩较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砼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⑥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 防震缝

    1. 最小宽度:按框架结构的50%取用,但不宜小于70mm。

    框架结构防震缝最小宽度规定为:高度≤15m的部分,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2m,缝宽加宽20mm

    2. 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按不利情况确定

    缝两侧房屋高度不同时,按较低房屋高度确定

    3. 缝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和基础可不设,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4. 相邻结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加宽防震缝

    墙体布置

    ◆ 宜双向布置,尤其是抗震时应避免单向布置

    ◆ 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一、二、三级抗震时,底部加强部位不宜采用错洞墙,且所有部位不宜采用叠合错洞墙

    ◆ 墙肢长度不宜超过8m,且墙段总高与墙肢高度之比应大于2。当墙肢较长时宜开设洞口,各墙段间设置弱连梁

    ◆ 应避免楼面梁垂直支承在无翼墙的剪力墙的端部(《审查要点》3.6.3 / 6)

    ◆ 当墙肢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应至少采取以下一种措施:

    ◆ 一般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高度的取值:

    (说明:当有地下室时,墙肢总高度应从地上一层(首层)算起,但底部加强部位应额外加上地下室的高度)

    截面设计

    ◆ 构件截面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4时,宜按墙的要求进行设计(《砼规》10.5.1)

    ◆ 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长度与厚度之比不宜小于5

    当其比值小于5时――其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限值,当一、二级抗震时,应较正常墙肢的相应值减0.1,三级抗震时为0.6

    当其比值不大于3时――宜按框架柱进行设计,但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变,且箍筋宜沿全高加密

    ◆ 双肢剪力墙的抗震设计中,墙肢不宜出现小偏拉,当任一墙肢出现大偏拉时,两墙肢均应将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乘以1.25的增大系数

    (说明:剪力墙墙肢不同受力状态的延性优劣―― 小偏拉 < 大偏拉 < 小偏压 < 大偏压)

    ◆ 剪力墙截面设计的内容:平面内的斜截面受剪、偏压或偏拉、平面外轴心受压

    ◆ 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墙内宜设置暗柱,并注明暗柱纵筋的连接方式,无暗柱时应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 一级抗震时,墙体的水平施工缝处宜进行抗滑移验算

    截面厚度

    ◆ 一、二级抗震时,底部加强部位 ≥

    其他部位 ≥

    (《砼规》11.7.9 / 1)补充:当墙端无端柱或翼墙时,≥ 层高的1/12

    ◆ 三、四级抗震时,底部加强部位 ≥

    其他部位 ≥

    ◆ 非抗震时,≥

    ◆ 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进行墙体的稳定计算(高规附录D)

    ◆ 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肢截面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160mm。

    ◆ 截面尺寸还应符合受剪要求

    ◆ 剪力墙的厚度不宜小于楼层高度的1/25(《砼规》10.5.2)

    轴压比限值

    ◆ 一般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三级抗震无规定、二级抗震0.6、一级(7、8度)抗震0.5、一级(9度)抗震0.4

    其他部位――无规定

    ◆ 短肢剪力墙各部位统一规定为三级抗震0.7、二级抗震0.6、一级抗震0.5,一字形墙应各降低0.1

    砼强度等级

    ◆ ≥C20,带筒体和短肢剪力墙的结构≥C25

    截面配筋

    ◆ 竖向和水平钢筋不应单排设置:截面厚度hw ≤ 400 时,可双排配筋;

    400 ≤ 截面厚度hw ≤ 700 时,宜三排配筋;

    截面厚度hw ≥ 700 时,宜四排配筋

    ◆ 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纵向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 ≥ 1.2% ;其他部位 ≥ 1.0%



    端部纵筋

    ◆ 墙肢每端的竖向钢筋不宜少于4φ12或2φ16,该处对应的拉筋直径不小于6mm(间距250mm)(《砼规》10.5.8)

    ◆ 非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端部构造配置不少于4φ12的纵筋,沿纵筋配置不少于直径6mm、间距250mm的拉筋(《高规》7.2.17/5)――――同上条

    ◆ 纵筋搭接长度:≥ laE 和 la(抗震和非抗震)

    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

    一般剪力墙:

    ◆ 最小配筋率:一、二、三级抗震时,0.25% ;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0.20%

    ◆ 间距:≤ 300mm;直径:≥ 8mm,但 ≤ 墙肢厚度的1/10

    ◆ 以下特殊部位的剪力墙的分布钢筋应加强,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5%,间距不应大于200mm

    房屋顶层剪力墙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 端开间的纵向剪力墙 端山墙

    ◆ 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部位,剪力墙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应适当加强(《砼规》10.5.9)

    ◆ 水平分布钢筋搭接

    搭接接头间距:同排水平分布筋搭接接头之间的水平净距 ≥ 500mm

    上、下相邻水平分布筋搭接接头之间的垂直净距 ≥ 500mm

    搭接长度:≥ 1.2 laE 和 1.2 la(抗震和非抗震)

    ◆ 竖向分布钢筋搭接

    搭接接头间距:可在同一高度搭接

    搭接长度:≥ 1.2 laE 和 1.2 la(抗震和非抗震)

    拉筋

    ◆ 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一般取为φ6@600)

    ◆ 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一般取为φ6@400)

    ◆ 构造边缘构件阴影区域内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间距的2倍(《砼规》11.7.16)

    边缘构件

    ◆ 约束边缘构件的设置范围:一、二级抗震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

    ◆ 构造边缘构件的设置范围:一、二级抗震的剪力墙其他部位的墙肢端部

    三、四级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全部部位的墙肢端部

    ◆ 在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的范围内,若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下述的规定值,可按构造边缘构件设置(《抗震规范》6.4.6/1)(《砼规》11.7.4)

    ―― 一级抗震(9度)0.1、一级抗震(8度)0.2、二级抗震0.3

    约束边缘构件

    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

    ◆ 配箍特征值λv按下表取用,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lc取下表数值、1.5 bw和450mm的最大值

    项目 一级(9度) 一级(7、8度) 二级

    λv 0.20 0.20 0.20

    lc(暗柱) 0.25 hw 0.20 hw 0.20 hw

    lc(翼墙或端柱) 0.20 hw 0.15 hw 0.15 hw

    (说明:,hw为剪力墙墙肢长度)

    ◆ 当有端柱、翼墙或转角墙时,lc ≥(翼墙厚度+300mm)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300mm)(《砼规》11.7.5 / 1)

    ◆ 翼墙长度不得小于其厚度的3倍,端柱截面边长不得小于墙厚的2倍,否则视为无翼墙或无端柱

    ◆ 竖向钢筋的配筋范围不应小于图中阴影面积,一、二级抗震时分别不应小于6φ16和6φ14,且分别不应小于阴影面积的1.2%和1.0%

    (一般来说,端部纵筋配置在阴影范围内,阴影范围之外、lc范围之内部分的纵筋按竖向分布钢筋配置)

    ◆ λv要求的箍筋范围为图中阴影所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一、二级抗震时,箍筋间距分别不应大于100mm和150mm

    构造边缘构件

    剪力墙的构造边缘构件

    ◆ 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见上图,最小配筋率应符合下表规定

    底部加强部位其他部位

    抗震等级纵向钢筋最小用量(取较大值) 箍筋 纵向钢筋最小用量(取较大值) 箍筋

    最小直径(mm) 最大间距(mm) 最小直径(mm) 最大间距(mm)

    一级 ―― ―― ―― 0.008Ac,6φ14 8 150

    二级 ―― ―― ―― 0.006Ac,6φ12 8 200

    三级 0.005Ac,4φ12 6 150 0.004Ac,4φ12 6 200

    四级 0.005Ac,4φ12 6 200 0.004Ac,4φ12 6 250

    ◆ 箍筋的无支长度不应大于300mm,拉筋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筋的2倍

    (当拉筋隔一拉一时,纵筋间距≤150mm;当每道纵筋均设拉筋时,纵筋间距一般均可满足要求≤300mm)

    ◆ 当墙端部为端柱时,端柱的纵筋和箍筋宜按框架柱的构造要求配置

    连梁

    ◆ 跨高比大于5时,按框架梁设计

    ◆ 楼面主梁不宜支承在连梁上

    ◆ 连梁可作刚度折减,折减系数不低于0.5

    ◆ 连梁应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当连梁截面尺寸不满足抗剪要求(超筋)时,可如下处理

    1. 减小连梁截面高度

    2. 可对连梁进行内力调幅,以降低剪力设计值。此法应尽量避免,且调幅范围应当限值,因为连梁已经进行了刚度折减

    3. 当连梁破坏对承受竖向荷载无明显影响时,可考虑在大震作用下该连梁不参与工作,按独立墙肢进行第二次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墙肢按两次计算所得的较大内力进行配筋设计

    ◆ 纵筋设置:

    1. 规范未规定纵筋的最小配筋率,可参照同一级框架梁的要求,但纵筋在保证受弯承载力的前提下,应越小越好,以使连梁在地震作用下尽早屈服、耗散能量,形成抗震的第一道防线

    2. 洞口上、下两边的连梁内纵筋面积不宜小于被洞口截断的水平分布筋面积的一半,且≥2根,≥φ12mm(《砼规》10.5.8)

    ◆ 箍筋设置:

    1. 抗震设计时,连梁箍筋沿全长的构造按框架梁端加密区箍筋的构造要求采用

    2. 洞口连梁全长配箍:直径≥6mm,间距≤150(《砼规》10.5.14)

    3. 顶层连梁的纵向钢筋锚固范围内,应设置箍筋(《抗震规范》6.4.11),箍筋直径与该连梁的箍筋相同,但间距不宜大于150mm

    ◆ 腰筋设置:

    1. 连梁范围内,墙体的水平分布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拉通连续配置

    (一般情况下,连梁腰筋即为墙体水平分布筋)

    2. 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两侧腰筋的直径不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

    3. 连梁跨高比不大于2.5时,两侧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

    4. 腰筋置于连梁箍筋的外侧(00G101)

    ◆ 一、二级抗震,且连梁跨高比≤2、墙厚≥200时,连梁内除普通箍筋外,宜另设斜向交叉构造钢筋(《抗震规范》6.4.10),其直径不小于12mm,斜筋应按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锚入墙内

    开洞、错洞

    ◆ 当剪力墙面开有各边长小于800mm的非连续小洞口,且整体计算中不考虑其影响时,洞口四周可不另设加强钢筋,应将被洞口截断的墙内分布钢筋分别集中配置在洞口四边,且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 剪力墙面内边长小于300mm的洞口要按要求预留

    ◆ 穿过连梁的管道宜预埋套管,洞口上下的有效高度 ≥ ,且洞口处宜补强钢筋,单侧补强≥2φ14

    ◆ 连梁被洞口削弱的截面应进行承载力验算

    ◆ 楼板开大洞削弱后,如下措施予以加强:

    1. 加厚洞口附近楼板,提高楼板配筋率,双层双向布筋,加配斜向钢筋

    2. 洞口边缘设边梁、暗梁

    3. 楼板洞口角部配置斜向钢筋

    短肢剪力墙特殊规定

    ◆ 定义: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

    ◆ 截面厚度不小于200mm

    ◆ 最大适用高度应比一般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值适当降低,且不应大于100m(7度抗震)和60m(8度抗震)

    ◆ 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大于总力矩的50%

    ◆ 抗震等级应比一般剪力墙提高一级采用

    ◆ 7、8度抗震时,宜设置翼缘,且一字形短肢墙平面外不宜布置与之单侧相交的楼面梁

    ◆ 不应适用于B级高度和9度抗震的A级高度

    楼盖

    ◆ 高度超过50m时,宜采用现浇楼盖

    ◆ 现浇楼盖砼强度宜在C20~C40之间,板厚可按跨度的1/35~1/45采用

    施工图绘制

    ◆ 地上和地下部分,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均在竖向分布筋之外侧

    ◆ 洞口错开时,宜将连梁锚入暗柱内,形成暗框架

    ◆ 设计说明:

    1. 剪力墙的底部加强区的范围

    2. 剪力墙的拉筋为φ6@600,底部加强区为φ6@400

    3. 转角窗(阳台)的窗下填充墙,在转角处设置构造柱,并增设水平配筋腰带与两侧剪力墙端连接,构造柱配筋按框架柱构造要求

    他山之石

    ◆ 应避免将大梁穿过较大房间,住宅中严禁梁穿房间

    ◆ 设有转角窗(阳台)的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不宜再设置跃层单元

    ◆ B级高度和9级抗震的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在角部剪力墙体上开设转角窗(阳台)应慎重,需进行专门研究

    ◆ 非抗震设计和7、8、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在设置转角窗(阳台)时,宜如下处理

    1. 转角处沿窗线设置挑梁并相交

    2. 靠窗边的墙端暗柱配筋加强,尤其是箍筋加强,必要时暗柱可按约束边缘构件配筋,或在建筑允许的情况下,靠窗边的墙端设端(壁)柱

    3. 板内设斜向暗梁(或直接设斜向拉结筋),以连接窗边两墙体, 或在建筑允许的情况下,直接设斜向连梁

    4. 将该房间的楼板加厚,双向双层配筋加强

    5. 转角窗窗下墙体设置构造柱,并增设水平配筋腰带与两侧构造柱连接

    6. 窗边两道墙体应尽量避免一字形墙、短肢墙,并控制轴压比

  • YUANQINTAO
    0 回复

      剪力墙有哪些布置要求?

      (1) 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宜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应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剪力墙墙肢截面宜简单、规则。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宜过大。

      (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3) 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采用本规程第7.1.2条规定的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4) 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宜避免使墙肢刚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宜采用错洞墙;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均不宜采用叠合错洞墙。

      (5)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将其分成长度较为均匀的若干墙段,墙段之间宜采用弱连梁连接,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其截面高度之比不应小于2。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

      (6)剪力墙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7)应控制剪力墙平面外的弯矩。

      当剪力墙墙肢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应至少采取以下措施中的一个措施,减小梁端部弯矩对墙的不利影响:

      1 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抵抗该墙肢平面外弯矩;

      2 当不能设置与梁轴线方向相连的剪力墙时,宜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扶壁柱。扶壁柱宜按计算确定截面及配筋;

  • 你刻在了谁心里
    0 回复

    一、一般情况下对高厚比小于等于3的柱形墙肢,应按框架柱输入,并按框架柱配筋,但对于高厚比大于3的墙肢应按剪力墙输入并按剪力墙进行配筋。但对柱形墙肢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对不同的类型,两者的结果相差较多。判断是否为短肢剪力墙的依据是墙肢的高厚比,同时还应考虑翼缘的影响,翼缘可以提高剪力墙的稳定性,但不能改变短肢剪力墙的属性,同时翼缘是相互的。
      二、对于地下室的墙肢,如果地上是一般墙肢,考虑地下室层高的原因,地下室需加厚墙肢,但由于加厚墙肢导致其变成短肢剪力墙,对这种情况需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1)、墙厚不变满足稳定要求,则加厚墙肢不按短肢剪力墙考虑;(2)、墙厚不变不能满足稳定要求,则加厚墙肢,但需按短肢剪力墙考虑。
      三、对剪力墙有效翼缘的判定,抗震规范规定翼缘的长度小于其厚度的3倍或端柱的边长小于墙厚的2倍认定为无翼缘和无端柱。这里的其厚度代表墙肢的厚度。且长度应取墙肢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

  • 胜铉TOP
    0 回复

    A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全部落地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9度抗震时,分别为150、140、120、100、60m

    部分框支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30、120、100、80m,9度抗震时不宜采用

    A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6度、7度、8度抗震时,将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按乙类、丙类建筑采用

    9度抗震时,应专门研究

    (说明: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

    ◆ B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全部落地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80、170、150、130m

    部分框支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50、140、120、100m

    B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6度、7度抗震时,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按乙类、丙类建筑采用

    8度抗震时,应专门研究

    ◆ 结构的最大高宽比:

    A级高度――非抗震、6度、7度、8度、9度抗震时,分别为6、6、6、5、4

    B级高度――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8、7、7、6

    ◆ 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 考虑非承重墙的刚度影响,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值0.9~1.0

相关问题
找设计师设计
设计图请问能自己上传户型图?
设计师如何收费
如何联系入驻设计本平台
景观钢构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精选问题
上海万家乐热水器维修网点在哪里?
上海凯王煤气灶维修点在哪里?
哈尔滨室内防水补漏公司哪家好?
上海柏隆油烟机维修点在哪里?
上海沪吉煤气灶维修哪家最专业?
上海双开煤气灶维修点地址在哪里?
花园别墅灯饰选哪种好?
上海海尔洗衣机维修点地址在哪里?
上海澳柯玛抽油烟机售后维修点在哪里?
温江哪家装修公司好?
查看更多

相关标签